这里先给考生们一颗定心丸,考研复试中,英语部分所占权重比较小,通常情况英语能力在面试总成绩中占比 20% 左右。再有,所有考生一直以来接受的英语教育模式是一样的,因此大多数考生的英语口语能力差距不会很大。所以对于自己的英语口语不自信的考生们先放宽心。而且复试中,因为英语口语不好而被刷掉的案例比较少见。
这么说并不代表让大家不重视英语口语。虽然在面试中所占分值不高,但是英语在以后的学习甚至工作中的作用是不容小觑的。在研究生阶段,有很多需要查阅外文文献的情况,也会有与国际学者交流的机会,如果英语水平不能提升,很容易跟不上导师的节奏,被其他同学落下。在工作中,英语也可以作为自己的长处之一,增加核心竞争力。而且反过来想,如果在大家英语口语水平普遍一般的情况下,你可以脱颖而出,以出色的表现回答考官抛出的问题,那不正好给考官留下深刻印象,从而增加自己复试的胜算么。
所以,考生不妨抱着平和的心态,认真对待复习的每一个环节。那么这篇文章就来解答一下关于英语口语的问题。
一、考研英语口语的考查内容
有考生反映英语口语不知道该如何复习,如果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先搞清楚面试口语是如何考的,不同的题型可以采用不同的备考方式。
复试中的英语口语考查难度不一,各院校自主决定题型。如果按照难度划分,大体有四个考查方式。其中难度较低的就是考官让考生用英语自我介绍,然后对个人信息进行简单的单句问答。
如果是这种考查方式,考生认真准备的话,在面试中通常不会出现太大的闪失,而且准备的难度较低。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先列举一下英语口语面试中的常见话题:自身优势、介绍家乡、兴趣爱好、本科经历、考研原因等。看到这里,很多考生应该对以上话题很眼熟。没错,英语口语中的简单问答和综合素质面试中的问题重合度很高,所以考生在准备综合素质面试的时候,把常见问题也准备一份英文版本,这样不止可以加深记忆,也可以同时复习两个板块,复习效率大大提高。
第二种考查方式,是有些学校会让考生读一段英文材料,然后将其翻译,或根据材料中内容随机提问几个问题。这种考查方式对一些听力能力较弱的考生比较友好,考官口头问答的内容较少。但是,通常给定的材料都比较复杂,带有一些生僻词汇,而且翻译是对考生英语应用能力的系统考查。考生不止要有一定的词汇量储备,还要对语法语义等有较深的理解。如果考生提前了解到报考的学校出现过这种考查方式,就要提前对自己的翻译能力多加练习,有备无患。
后两种考查方式通常是考生比较怕的。其中一个就是考官将英语口语考查和专业能力考查合二为一,也就是用英语提问专业相关的知识。考生不止要对专业知识有扎实的基础,还要对专业名词的英文翻译都加以掌握。在备考的过程中,考生最好多阅读英文文献,尤其是在专业领域水平和知名度较高的著作。在面试时,如果可以谈谈专业文献中的内容或观点,并能结合自己所学内容进行阐释,会更容易得到考官的认可和青睐。
另外,少数学校在英语面试中会安排考生以小组的形式,或对话或讨论,类似于无领导小组面试,考官充当旁观者的角色,不直接与考生进行英语交流。这种面试最难的点在于不确定因素很多,因为考生无法得知同组其他人的情况,也许其提出的观点很极端,也许他的口语很难让人听懂,各种突发情况都是对考生的临场应变能力和承受能力巨大的考验。
近日,全国的考研大军里非常有名的考研网红张雪峰老师,一段讲座视频又火了。视频中,张雪峰公开调侃西南大学,疑似号召学生不要报考西南大学,还调侃西南大学的兽医专业。视频一出,引来诸多西大学生愤慨和网络热议。后来张雪峰老师发微博正式出面在道歉。
张雪峰老师的道歉视频看了,感觉比上次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关于五险一金、加班费风波后的视频解释,更真诚一些。应该说,考研也是个行当,考研辅导老师也是个职业,无论从行业尊重、职业道德角度看,还是从师德角度讲,一个老师偶尔把不住嘴不关事儿,但一个人总是把不住嘴就有问题了。
职业道德不可欺:考研网红张雪峰神嘴吐槽西南大学打带给我们怎样的职业职业反思呢?
我的观点是——不管怎么火,敬畏职业道德是底线!
互联网时代,出了很多成功的知识商人,如罗辑思维-罗振宇、吴晓波、樊登、考研网红张老师等。在知识中寻找见识,让用户涨见识,自己还能把见识变现,是利他利己的大好事,但作为知识IP,因为深谙用户、考研学生的心理、随意神嘴制造见识泡沫,突破职业道德的边界,这 不仅伤害了西南大学,伤害了西南大学的学生,更伤害了自己好不容易积累起来的职场形象。成也网络,败也网络。一夜崩塌,就更不好了。所以,不管怎么火,敬畏职业道德是底线,创新考研辅导形式,寓教于乐是好事,突破职业道德底线,就会变成坏事!
总之,人在职场,职业道德不可欺,这就是考研网红张雪峰神嘴吐槽西南大学带给我的职业反思!需要说明的是,在这里,不是要否定张雪峰老师的考研辅导水平,我也不是干这行的,没有竞争利益关系。只是从职场角度,从管理角度,谈点带给自己的个人启示,欢迎点评讨论,但请勿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