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定特大山洪泥石流:生命之痛与重建之路
2024年8月3日凌晨3时30分左右,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市姑咱镇日地村突发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不仅给当地民众带来了深重的伤痛,也再次敲响了自然灾害防范的警钟,截至8月4日14时30分,已确认8人遇难,19人失联,救援工作仍在紧张有序地进行中。
灾难瞬间,家园破碎
山洪泥石流如猛兽般肆虐,沿着日地沟一路向下,冲垮了雅康高速康定至泸定段日地1号隧道至2号隧道间的桥梁,并直接冲击了日地村,在灾难的肆虐下,大半个村庄被覆盖在灰色的扇形泥石堆积体中,不少民房被掩埋,道路中断,通讯受阻,整个村庄仿佛一夜之间被吞噬。
村民余发强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仍心有余悸:“半夜我正在睡觉,突然地动山摇,一下惊醒了,听到轰隆轰隆的声音,赶紧把家人喊起来……”他原本的三层楼房如今只剩下一片蓝色屋顶,被泥沙灌满,成为灾难的见证。
全力救援,争分夺秒
灾情发生后,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省委书记王晓晖第一时间作出批示,要求全力搜救被困人员,抓紧组织力量救援,全力抢救受伤人员,省委副书记、省长施小琳迅速带队抵达灾害现场,亲自指挥调度救援工作。
救援队伍迅速集结,包括消防、武警、医疗等多部门在内的上千名救援人员投入到紧张的搜救工作中,他们利用搜救犬、轻型直升机、大型无人机等先进设备,在废墟中争分夺秒地搜寻失联人员,医疗队伍也全力救治伤员,确保他们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在救援现场,王晓晖强调:“要与时间赛跑,加大排查搜寻力度,争分夺秒开展人员搜救。”他还指出,在抢险处置过程中,要细致做好灾害区域周边安全隐患排查,密切关注天气变化,严防发生新的灾害和次生灾害。
安置群众,保障生活
在全力搜救失联人员的同时,当地政府也迅速启动了受灾群众安置工作,通过设立集中安置点、投亲靠友等方式,有序转移安置了939名受灾群众,在郎鼓村、下瓦斯锂矿、二社区、市一中等4处群众安置点,当地政府为受灾群众提供了供水、供电、住宿、吃饭等基本生活保障服务。
志愿者们也纷纷行动起来,为受灾群众提供物资援助和心理慰藉,在郎鼓村安置点,志愿者们忙着准备晚餐,为乡亲们送去温暖和关怀,夜幕降临,安置点亮起了灯,村民们围坐在一起,交换信息,交流想法,共同面对灾难带来的挑战。
深刻反思,加强防范
康定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不仅给当地民众带来了深重的伤痛,也让我们深刻反思自然灾害防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专家指出,当前我国在应对山洪和泥石流灾害方面仍存在诸多不足,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灾害预警系统不完善、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多方面的措施,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完善防洪堤坝和排水系统,提升防洪抗灾能力,完善灾害预警系统,提高预警的准确性和及时性,确保村民能够及时疏散,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遏制乱砍滥伐、过度开垦等行为,减少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的风险。
社区和学校也应加强防灾教育,提高居民的防灾自救意识,通过举办防灾演练、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让居民了解灾害的危害性和防范措施,提高应对灾害的能力。
展望未来,重建家园
面对灾难带来的挑战和困难,康定人民展现出了顽强的毅力和团结的力量,在救援人员和志愿者的共同努力下,受灾群众的生活逐渐恢复正常,重建家园的道路仍然漫长而艰巨。
康定市将把灾后恢复重建作为重要任务来抓,在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的同时,加快受损基础设施的修复和重建工作,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灾害防范体系建设,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康定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虽然给我们带来了深重的伤痛和损失,但也让我们更加坚定了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让我们携手共进,为重建美好家园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