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165万租服务器挖矿被骗,一场法律与道德的双重警示

鸣思 经验 2024-08-18 58 0

在数字化时代,虚拟货币如比特币等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无数投资者的目光,与之相伴的“挖矿”活动,却因其高能耗、高排放以及对金融安全的潜在威胁,逐渐成为监管的焦点,湖南省长沙市中级法院发布的一起典型案例,便是一起涉及男子罗某花费165万元租服务器“挖矿”被骗的案件,不仅揭示了“挖矿”行业的风险,也再次敲响了投资需谨慎的警钟。

案件回顾

2021年5月,罗某与湖南某公司签订了三份《服务器设备及软件系统代购服务合同》,合同约定该公司为罗某提供5台服务器,总价高达165万元,公司承诺,通过这些服务器进行“挖矿”的收益将不低于全网平均水平,且若因技术问题导致罚币,公司将承担相应损失,合同签订后,罗某按约支付了全部款项,却迟迟未能收到服务器设备及软件系统,更未获得任何投资收益,面对这一困境,罗某不得不将该公司及其实际所有者范某告上法庭,要求解除合同并赔偿损失。

法律判决与评析

长沙市天心区法院经审理认为,原被告双方签订的合同因违背公序良俗而无效,根据2021年9月15日由中国人民银行、中央网信办、最高人民法院等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任何法人、非法人组织和自然人投资虚拟货币及相关衍生品,若违背公序良俗,相关民事法律行为将被视为无效,且由此引发的损失需自行承担。

男子165万租服务器挖矿被骗,一场法律与道德的双重警示

本案中,罗某与公司签订的代购服务合同,本质上是通过购买“挖矿机”并委托运行以获取虚拟货币收益,此类活动不仅高能耗、高排放,还严重影响了国家的环境保护和金融安全,明显违背了公序良俗,法院判定合同无效,并要求被告公司返还罗某已支付的165万元中的162万元(扣除因租用机柜产生的6万元费用,双方各承担3万元),被告公司不服一审判决,提起上诉,但长沙中院二审维持了原判。

案件背后的警示

这起案件不仅是对罗某个人的一次沉重打击,更是对整个社会的一次深刻警示,它再次强调了投资需谨慎的原则,在追求高收益的同时,投资者必须充分了解所投项目的风险,避免盲目跟风,特别是对于新兴且监管尚不完善的领域,如虚拟货币“挖矿”,更应保持高度警惕。

案件也揭示了“挖矿”活动对环境保护和金融安全的潜在威胁,随着全球对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追求,高能耗、高排放的项目正面临越来越严格的监管,而“挖矿”活动作为其中的典型代表,其巨大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不容忽视。“挖矿”活动还可能引发金融市场的波动和风险,对金融安全构成潜在威胁。

案件还提醒我们,法律是维护市场秩序和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对于违背公序良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法律将予以严厉打击,无论是投资者还是企业经营者,都应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共同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和社会环境。

防范措施与建议

针对“挖矿”活动的风险和挑战,我们应从多个方面加强防范和应对,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挖矿”活动的认识和警惕性,通过媒体、网络等多种渠道普及相关知识,引导公众树立正确的投资观念。

加强技术防范和监管,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对“挖矿”行为进行监测和识别,及时发现并处置相关风险,加强网络安全防护建设,防止黑客攻击和病毒传播等安全事件的发生。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针对“挖矿”活动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修订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为监管提供有力支撑,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形成有效的震慑效应。

男子罗某165万租服务器“挖矿”被骗的案件虽然令人唏嘘不已,但它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教训和启示,在追求财富和梦想的路上,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谨慎的态度,时刻警惕潜在的风险和挑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稳健前行,实现自己的价值和梦想。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最近发表

鸣思

这家伙太懒。。。

  • 暂无未发布任何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