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弃考没有不良后果。
弃考是自己放弃,对以后考研没不良影响,以后可以继续考。但是如果考研作弊会影响以后。《刑法修正案(九)》颁布实施,将作弊列为犯罪行为。2016年新修正实施的《教育法》,在《刑九》基础上对考试作弊又作出了进一步的规定。
扩展资料:
弃考的利弊
辽宁社会科学院学者张思宁认为,学生报考时是交了报名费的,只不过在备考中没有准备好而放弃,不存在浪费社会成本问题。
另外,现在社会就业竞争激烈,大部分考生都把就业当作当务之急,如果在备考期间工作得到解决,弃考无可厚非。现在人们都已经很清晰地认识到,当下社会注重能力胜于文凭。高学历不等于高水平,不考研而在实际工作中锻炼自己也是一个理性的选择。
辽宁大学一位从事多年本科和研究生教育的老师认为,一定比例的弃考现象是理性的社会选择。他从几方面对这种现象进行了分析。首先是社会大环境的转变,现在可供选择的就业形式多样化。
创新的社会机制,衍生更多就业机会,使得现在各种人才需求层次区别强度增大,有的更注重技能,而非学历。其次,人们观念发生转变,以前盲目认为高学历才能高收入的思维定式得到改变。
客观现实中一些技术专业性强的工作岗位高薪资和“一技难求”,与现在大学生 “一岗难求”形成了巨大反差,让人们普遍认识到,高学历并不一定带来好的收入和就业前景。目前社会上培养人才模式的多样性。
如今获得专业性技能的渠道越来越多,一些实用技能型人才培养方式渐渐受到关注。仅就研究生教育来讲也在发生改变,从注重理论型人才向培养专业型转变,以辽宁大学为例,这几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里专业型专业招收比例逐年上升。
同时,社会上各种专业职能考试,如司法考试、会计师考试等方便了人们专业资格证书的取得,考研也不再是提升自身的唯一选择。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刘庆龙对这种现象同样持肯定态度。他认为这在一方面反映出了中国现在社会经济形势发展较好,毕业生就业机会增加了,就业渠道拓宽了。
因为这些弃考的学生大多报名时就是在就业和考研中纠结的人,所以备考时下的功夫不足,而且有的也在考研前就把工作签好了,所以弃考。这类情况占的比例不低,说明就业方面趋好,就业机会增多,这是一种好现象。
百度百科-考研
人民网-考研生弃考率居高不下 将读研当找工作备胎
你在考研的过程中碰到过哪些问题?
考研分为初试和复试两个过程。初试就是每年1月份全国统考的那个考试,初试考试科目包括政治、外语、专业课一、数学、专业课二。其中公共课(政治、外语、数学)由全国统一命题,专业课由各学校自主命题。当然,也有些专业课联考也是统一命题。有些专业不考数学,考两门专业课,这两门专业课也是学校命题。
初试主要考察理论实力;而复试是在通过了学校的入档分数线后参加的各自学校的考试,复试内容包括专业面试、专业笔试、外语口语、听力等内容,考试内容由各学校自主命题,面试成绩、外语综合和专业课成绩加起来就是复试成绩。
复试就不仅考察专业能力同时也考察临场发挥的能力,也就是看综合能力。当然都知道,初试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因为初试成绩能否达到该校的复试分数线决定了能不能进入复试。但是也不可忽视复试哦,因为任何一门复试科目不及格都不能被录取,而且复试成绩在最后的总成绩中还占一定的比例,而最后的总成绩决定了是否被录取以及能否取得奖学金或者公费。所以,考研究生不仅得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还得有良好的个人综合能力。在开始考考研虑这个问题时,首先要知道的是考研的整个流程,它要经过哪些阶段,在什么时间要做什么事情,这些都要心中有数,以便及早安排,计划周详。因此,可以按照考研的流程来准备考研即可。
我们都知道考研是一个比较艰难的过程,我们在考研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非常多的问题,影响着我并且困扰着我们。在我看来,我遇到过考研过程中最多的问题,就是我们的时间安排总是非常的不合理,这就导致我们有时候一天根本就没有时间去进行相关的复习从而影响了我们的学习进度。我觉得这个问题是非常严重的,我们想要让我们的考研能够获得一个好的结果的话,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就一定要合理正确的安排好我们的时间,这样的话我们的学习进度才不会受到影响,我们在最终考试的时候才能够更加的有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