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软件技术的发展,当今世界已经到了一个高速发展的现状,这当中也越来越多的体现出了很多弊端,而这些弊端也慢慢的出现人我们的面前,如何解决和处理这些已经成为我们所要做的事情。回顾国内外这断时间的发展,从20世纪50年代到现在,短短的几十年的时间,软件的发展从无到有,从有到现在的快速发展,也相对的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软件技术发展历史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进入90年代以来,异构环境下分布式软件的开发已成为一种主流需求,预计在未来十年内,业务构件技术合成熟并得到普及,那时,整个软件的形态将彻底地发生变化,将引发出现软件经济的新模式、新生产方式与新商业规则。软件技术之所以自50~60年代以来一直不断地发展,一个主要原因是人们至今尚没有一个能够高效率、高质量、低成本生产软件的满意方法。回顾软件技术发展近50年的历程,可以认为,软件技术的每一次进步,都促进了软件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与改善
在全球软件市场中,美国软件市场是发展最为成熟的市场,亚太软件市场是最有发展前途的市场。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9 年全球软件与信息服务业持续下滑,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都出现负增长,而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继续保持增长,但增速趋缓,最终全球该年度软件及信息服务业产值出现-2%的负增长。2009 年全球软件产业规模为9857 亿美元,中国达1399 亿美元,全球排名第三位,亚太第一位;预计2015 年全球软件产业将达到15124 亿美元。NASSCOM 预计,其中软件产品市场将由2008 年的2940亿美元增长到2015 年的5370 亿美元。麦肯锡分析,2008年全球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市场为5000 亿美元,2020 年整个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将达到1.5 万亿美元。为了支持和发展本国的软件产业,不少国家与地区纷纷采取措施,助推本国软件产业的发展:
美国:共有软件企业8 万多家,世界500 强软件企业前10 位中有8 家公司的总部设在美国。美国软件企业发展模式:一是硅谷模式,这类企业以被大公司收购为创立目的,着重研发大公司产品欠缺的部分或有缺陷部分的补丁;二是市场引导模式,企业具有很强的市场推动能力,根据市场需求和空白开发产品;三是集成和销售模式,以提供解决方案为主,这种发展模式大大推动了美国软件产业发展。同时,政府在美国软件产业的发展中,提供大量支持研究和发展(R&D)的资金,还为多种形式的IT 培训和教育提供补贴。欧盟:启动E-Europe 计划作为重大应用来带动软件产业的发展,并鼓励采取开放源代码软件来构筑基础架构,以期在未来软件产业竞争格局中占有先机。西欧软件企业的特点是具有敏捷的反应能力,能迅速推出各种成套和工业化的解决方案以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同时,软件服务项目日趋丰富、企业资源外包业务增长迅速、网络娱乐软件换代频繁,形成了多极应用推动软件产业的发展态势。
日本:软件企业一般采用的是“经营-开发-后勤”的模式来从事软件开发,与中国国内的软件企业比较相似。它的“后勤”范围很广,包括后期维护、企业的员工培训和发展计划、系统审计、信息化、企业经营等。
印度:软件产业占据了整个IT 产业总产值近80%的份额,软件出口占据了印度整个出口总额20.4%。培育出一批像Tata、Infosys 等在国际上具有知名度和竞争力的软件大公司。还逐渐形成了一批软件科技园区和基地。
韩国、爱尔兰等国也纷纷提出了加大信息技术应用和培训新兴产业的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