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餐式美容背后乱象,揭开轻医美市场的隐秘一角

锦兴 经验 2024-09-09 38 0

在当今社会,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审美观念的转变,“快餐式美容”即“轻医美”逐渐走进了大众视野,它以操作简单、恢复迅速的特点,吸引了大量追求美丽与效率的消费者,在这光鲜亮丽的背后,却隐藏着诸多乱象与风险,本文将深入探讨“快餐式美容”背后的乱象,揭示其背后的真相。

“快餐式美容”的定义与兴起

“轻医美”作为介于手术整形和生活美容之间的专业医疗美容项目,通过无创或微创医学疗法,利用先进的产品、器械和医学手段,满足求美者的各种需求,这些项目通常包括注射、激光等,能够针对肌肤的多种问题进行改善,如淡化皱纹、美白肤色、提升肌肤紧致度等,由于治疗时间短,不影响正常工作,因此被形象地称为“午餐式美容”或“快餐式美容”。

近年来,随着社交媒体和短视频平台的兴起,“轻医美”成为了女性创业赛道的热门词汇,在一些成功人士的眼中,它似乎是一把金钥匙,能够让人轻松开启财富之门,既能变美,又能轻松挣钱,这样的诱惑让许多年轻女性趋之若鹜,正是这种看似美好的宣传攻势,为“快餐式美容”背后的乱象埋下了伏笔。

乱象一:非法机构与无证行医

尽管“轻医美”属于医疗行为,必须在获得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机构内进行,且从业人员需具备执业医师资格和美容主诊医师资质,但市场上仍存在大量非法机构和无证行医者,这些机构往往打着“美容院”、“皮肤管理中心”等旗号,非法开展医疗美容项目,由于监管难度大,这些非法机构往往能够逃避法律的制裁,继续危害消费者的健康。

快餐式美容背后乱象,揭开轻医美市场的隐秘一角

以兰州的赵女士为例,她原本从事微商和酒吧经营,在姐姐的推荐下加入了“轻医美”行业,尽管她没有任何医学从业经历,但通过业内的熟人介绍,她轻易地获得了医美药品的供货来源,这些药品大多来自非法渠道,质量无法保证,赵女士的经历只是众多非法从业者中的一个缩影,他们利用消费者对“轻医美”的误解和追求美丽的心理,非法牟取暴利。

乱象二:假冒伪劣产品与非法销售

除了非法机构和无证行医外,“快餐式美容”市场还充斥着大量假冒伪劣产品,这些产品往往通过微商、美博会等渠道非法销售给从业者,以肉毒素为例,它是“轻医美”中最热门的项目之一,但由于其具有强烈的神经毒性,我国对其生产、销售、运输、储存和使用等环节都有严格的规范要求和规定,市场上却充斥着大量来源不明、质量无法保障的假冒伪劣肉毒素产品。

兰州市公安局治安支队在调查中发现,龚某夫妇通过朋友圈销售大量假冒伪劣肉毒素产品,月均寄收快递1000多单,月均销售额达到30多万元,这些产品大多来自韩国,没有任何正规进口的资质证明文件,有的甚至真伪难辨,这些假冒伪劣产品不仅无法保障消费者的安全,还可能引发严重的健康问题。

乱象三:虚假宣传与误导消费

为了吸引消费者和从业者,“快餐式美容”市场还充斥着大量虚假宣传和误导性信息,一些机构和个人通过夸大治疗效果、隐瞒治疗风险等手段,诱导消费者接受非法医疗美容服务,一些机构宣称其注射的玻尿酸和肉毒素产品具有神奇的美容效果,但实际上却可能使用假冒伪劣产品或者由无资质人员操作,导致消费者出现不良反应甚至严重伤害。

一些电商平台和直播间也存在虚假宣传的问题,他们通过“好评返现”等行为诱导用户发图,发布虚假医疗广告,误导消费者购买非法医疗美容产品,这些行为不仅违反了国家法律法规,也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乱象四:监管缺失与执法困难

“快餐式美容”市场乱象丛生的背后,是监管缺失和执法困难的问题,由于该市场涉及多个部门和领域,如卫生、药监、工商等,导致监管难度较大,一些非法机构和从业者往往采取隐蔽手段逃避监管,如使用虚假地址、伪造资质证书等,这些因素都增加了监管和执法的难度。

为了加强监管和打击非法医疗美容行为,相关部门应建立健全医美机构的资质认证和监管制度,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操作技能,还应加强对电商平台和直播间的监管,严厉打击虚假宣传和非法销售行为,还应加强消费者科普教育,提高消费者的辨识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

“快餐式美容”作为一种新兴的美容方式,在满足消费者美丽需求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乱象和风险,为了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身体健康,我们必须正视这些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只有通过加强监管、打击非法行为、提高行业规范度和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等多方面的努力,才能确保“快餐式美容”市场的健康发展。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最近发表

锦兴

这家伙太懒。。。

  • 暂无未发布任何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