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家标榜管理规模达500亿元的财富管理机构——华设资产管理(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设资产”)暴雷事件引发了广泛关注,该公司实控人姜玮彦被抓,公司总部人去楼空,投资者购买的理财产品无法兑付,这一系列事件不仅让投资者损失惨重,也再次暴露了财富管理行业存在的问题。
华设资产的暴雷事件始于2024年8月中旬,当时市场传言称公司实控人姜玮彦已经失联,这一消息迅速引发市场关注,投资者开始担心自己购买的理财产品是否能够如期兑付,随后,华设资产的公众号在8月29日发布了一篇名为《投资认知大考验,洞察本质是关键》的推文,但讽刺的是,这篇推文发布时,实控人姜玮彦已经被传失联,此后,公司公众号再也没有更新过任何动态。
随着事件的发展,华设资产的问题逐渐浮出水面,投资者发现,他们购买的理财产品无法兑付,部分投资者开始报案维权,华设资产在全国范围内的四家分公司中,有三家开始注销,包括北京朝阳分公司、深圳分公司和温州分公司,仅剩下台州分公司还在正常营业,而这些注销的分公司实控人均为姜玮彦。
为了进一步了解事件真相,《华夏时报》记者多次拨打华设资产总部官方电话,但始终无人接听,随后,记者来到位于上海市黄浦区福州路318号的华设资产办公总部,发现这里早已人去楼空,大楼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华设资产早在今年9月中旬就已经全部搬走,原“华设大厦”现更名为“浦汇大厦”,华设资产原1000余平方米的办公场所目前正在对外招租。
华设资产的高管们也被曝出在产品爆雷后离婚,涉嫌恶意转移财产,有投资者在社交平台透露,华设资产总经理及合伙人戚广宇在产品无法兑付后,迅速出售了名下高额房产,并与配偶办理离婚手续,对外宣称是为了退赔,这一行为无疑加剧了投资者的担忧和愤怒。
值得注意的是,华设资产在暴雷前曾风光无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9月8日,并于2015年3月25日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登记为观察会员,公司注册资本和实缴资本均为1255.653万元,全职员工共有6人,在未暴雷之前,华设资产不仅获得了D轮战略融资,还拥有香港1、4、9号金融牌照,管理规模一度达到500亿元,公司官网介绍指出,华设资产下设资产管理与财富管理两大业务,股东及战略合作方包括华软资本、戈壁创投、郑煤机、正平资本、人民讯合、亚赋资本等。
这些表面的光鲜并未能为投资者提供实际保障,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的公示信息显示,华设资产旗下的私募基金信息披露备份系统投资者查询账号开立率为97.80%,但在公开备案的35只产品中,已清算基金数量就有23只,占所有公开产品的比例超过65%,更令人震惊的是,一些投资者反映产品实际投向与合同约定不符,这种混淆资金用途的行为实际上是一种“资金池”操作方式,高风险之下,一旦出现问题便可能引发连锁危机。
随着事件的深入调查,华设资产的问题逐渐暴露无遗,公司高管们的行为也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除了戚广宇涉嫌恶意转移财产外,实控人姜玮彦也被曝出在失联前已经做好了一系列安排,包括注销分公司和撤离总部等,天眼查数据显示,姜玮彦目前深陷多起司法案件,涉及金额数百万元。
华设资产的暴雷事件不仅给投资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引发了人们对财富管理行业的担忧,业内人士指出,高收益通常伴随高风险,投资者在选择理财产品时必须认真评估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在实际操作中,很多投资者往往被包装精美但实质上存在漏洞的骗局所迷惑,忽视了潜在的风险。
华设资产的暴雷事件也暴露出财富管理行业存在的问题,信息披露不透明、资金流向复杂、高收益承诺虚高等问题屡屡出现,给投资者带来了巨大的风险,监管部门应加强对财富管理行业的监管力度,提高信息披露的透明度,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华设资产的暴雷事件给所有相关方敲响了警钟,投资者应提高风险意识,谨慎选择理财产品;监管部门应加强对财富管理行业的监管力度,确保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在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并存的大环境里,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更加谨慎地看待自己的财富,以免再次踏入同样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