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生育器官遭全切 家属还被要红包,医疗伦理与患者权益的深刻反思

莉玄 经验 2025-03-28 18 0

2019年6月3日,河南荥阳发生了一起震惊社会的医疗事故,44岁的刘女士因腹腔包块前往荥阳市妇幼保健院检查,并在该医院接受了手术,结果不仅生育器官被全切,家属还在手术过程中被索要5000元“专家费”,这一事件不仅暴露了医疗行业的乱象,更引发了公众对医疗伦理与患者权益的深刻反思。

事件回顾

2019年5月,刘女士因腹腔包块前往荥阳市妇幼保健院检查,此前20天,她曾在该院做过宫颈癌和乳腺癌筛查,结果显示未见异常,当她计划前往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郑大三附院)进行手术时,妇幼保健院扣留了她的B超报告,并动员她在本院手术,声称可以邀请郑大三附院的专家主刀,承诺“小手术只需切除患侧,几天即可出院”。

2019年6月3日凌晨4点,刘女士接受了手术,术中,郑大三附院的专家告知其丈夫周先生,凭经验判断肿瘤为恶性,要求立即签字切除子宫、双侧卵巢、输卵管等器官,无需等待快速病理结果,周先生被迫签字,随后医生在手术进行中索要5000元“专家费”,家属通过微信转账支付,术后病理报告显示,刘女士的肿瘤为“交界性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瘤”(低度恶性潜能),并非癌症,无需全切生育器官,术后刘女士出现严重感染,住院近3个月,由于器官全切,她丧失了生育能力,并长期遭受身体疼痛和心理创伤。

家属控诉与医院态度

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变故,刘女士及其家属感到愤怒与无助,周先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只是想治病,没想到却成了‘韭菜’!”他透露,医院在术后不仅没有给出合理解释,反而以“医疗风险”为由推卸责任,刘女士更是痛苦地表示:“我从未生育过,现在啥都没了!”

在维权过程中,周先生发现,妇幼保健院与郑大三附院是合作关系,但他完全不知道什么“专家费”,他回忆说:“是许主任出来问我要5000元,我说住院时不是交过费了吗?她说要现金,当时正在手术中,我说没有现金,我用微信转给她,有转账记录。”周先生表示,他们向卫健委反映后,虽然对收取这5000元做了处理,说是违规收费,但并没有对医生做处理。

卫健委与法院的处理

面对刘女士及其家属的投诉,荥阳市卫健委进行了调查,2021年1月18日,荥阳市政府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委员会出具书面意见书称,经调查,信访人反映手术期间许某某等人向病人家属索要5000元红包问题,荥阳市卫健委责令荥阳市妇幼保健院严格执行相关规章制度,对存在问题立即进行整改,2020年10月,妇幼保健院按照管理条例规定对相关医生行为进行了处罚,并在全院进行通报,对于刘女士及其家属的赔偿诉求,医院却迟迟未予满足。

女子生育器官遭全切 家属还被要红包,医疗伦理与患者权益的深刻反思

2019年10月,刘女士夫妇将荥阳市妇幼保健院起诉到荥阳法院,诉求判令妇幼保健院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精神损害抚慰金、交通费、营养费等33万余元,并要求承担造成患者卵巢和子宫全部切除的严重后果,2020年一审法院仅判赔1万元,这还不够刘女士夫妇做医疗鉴定的费用,2020年8月,郑州中院二审改判,增加了5万元精神损害赔偿以及部分医疗费,但医院依然拒不履行,2023年11月,郑州中院裁定再审,2024年1月,郑州中院民事裁定书显示,法院裁定撤销此前的一审、二审民事判决,发回荥阳法院重审,至今该案仍无进展。

过度医疗与医疗伦理的缺失

刘女士的遭遇并非个例,近年来,过度医疗问题在医疗行业屡见不鲜,部分医院为了创收,不惜夸大病情,诱导患者进行不必要的手术,这种“过度医疗”现象已经成为行业的“毒瘤”。

在刘女士的案例中,妇幼保健院未充分考虑患者尚未生育和有保留生育功能要求的客观事实,在切除患者重要生育器官时未等待快速病理结果明确确定病情,并与患者家属充分沟通,在一定程度上侵害了患者及其家属的知情权和手术方案选择权,这使得刘女士丧失了通过其他方式实现生育的尝试和可能性,精神上遭受巨大痛苦。

医生在手术过程中索要红包的行为更是严重违背了医疗伦理,红包文化在医疗行业早已不是秘密,但这种现象的存在却严重损害了医疗行业的形象和公信力,医生作为救死扶伤的神圣职业,应该坚守职业道德和操守,而不是将患者作为牟利的工具。

患者权益的保障与维权之路

面对医疗行业的乱象和患者的无助,如何保障患者权益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患者有权要求医院赔偿损失,在现实中,维权之路却异常艰难。

患者应该保留所有证据,包括病历、检查报告、手术记录、费用清单等,这些证据是维权的重要依据,患者可以向相关部门投诉,如卫健委、医疗纠纷调解委员会等,这些部门可以对医院进行调查和处理,如果投诉无果,患者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由于医疗纠纷涉及的专业性和复杂性,患者往往难以独自应对,寻求专业律师的帮助成为了必要的选择。

在刘女士的案例中,虽然她最终通过法律途径获得了部分赔偿,但这一过程却充满了艰辛和曲折,这不禁让人思考:如何才能真正保障患者的权益?如何才能让医疗行业回归救死扶伤的本职?

反思与建议

刘女士的遭遇让我们看到了医疗行业的乱象和患者维权的艰难,为了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反思和改进。

医院应该加强内部管理,严格执行相关规章制度,确保医疗行为的规范性和合法性,医生应该坚守职业道德和操守,将患者的利益放在首位。

卫健委等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医疗行业的监管力度,对违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和处罚,还应该加强对医疗纠纷的调解和处理力度,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

社会各界应该共同关注医疗行业的健康发展,媒体可以发挥舆论监督作用,曝光医疗行业的乱象和违法行为;公众可以积极参与医疗行业的改革和建设,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刘女士的遭遇让我们深刻反思了医疗伦理与患者权益的重要性,医疗行业作为救死扶伤的神圣事业,应该坚守职业道德和操守,将患者的利益放在首位,我们也应该加强监管和维权力度,为患者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就医环境,才能让医疗行业真正回归其本职——救死扶伤、守护健康。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最近发表

莉玄

这家伙太懒。。。

  • 暂无未发布任何投稿。